父親節和家鄉美食小吃

其實,從小我和父親的關系一直都不怎麽様,或許是長女/ 老大的原因,父母親對我的期望自然比弟妹要高,於是特嚴厲并採强製性的管教; 小小年紀已經懂得在意自己和弟妹的差别待遇,於是乎小小的年紀内心開始反叛,和弟妹的感情也不親密。内心一直壓抑的情緒直到高中畢業,得以 “離家出走”(到吉隆坡這個大城市讀研)後才得到解放,如獲新生。那些年,我的同學甚至同事問我一年 (春節) 才回家一次,想家嗎?每趟回家,父母對我的態度十年如一,一直想在他們面前表現好一些但卻又老被潑冷水,老實且發自内心地說: 才不!
Anyway,無需在這裡交待細節... 只能說,再怎麽看彼此 “不順眼”,心裡其實還是知道父母的良苦用心; 畢竟我的父母從小也是在傳統家庭教育下長大的,并不輕易將愛說出口,只懂在行動上表達出對子女的關愛。
决定替父親過父親節其實也不過近三年的事。自從弟妹各自組織家庭,并開枝散葉後,或許藉着带孙子,脾氣開始收斂,更不再總是黑臉相對; 開始仔細注意雙親頭上日益增多的蒼蒼白髪、臉上出現皱紋,甚至會向自己抱怨健康大不如前... 泛起心疼。尤其亞航 (廉價航空) 不時推出優惠票價,於是决定除了春節以外,亦盡可能安排多一些假期飛回家陪陪他們老人家
美麗的婆羅洲,我的家鄉,你去過嗎?
今年父親節碰巧和父親的生日落在同一天,而我們家的傳統是生日吃雞蛋 + 長壽麵。即便是上館子吃飯也不忘點一份,討個好意頭
吃過生日飯後緊接着自然是切父親節蛋糕環節 (這才發現蛋糕的設計非常... 懷舊)
今年弟弟也升級,與妹夫、老爸一起慶祝父親節
極少有機會能讓這好動的小家伙 (侄兒),乖乖地坐好 (并對着鏡頭) 拍照
除了回家陪家人,我當然不會錯過品嚐家鄉美食/ 小吃的好機會~
我的老家 (詩巫) 有别於大馬其他州属的地方是這裡的華人特别多,大部份尤其來自中國福州閩清,因而這兒的料理自然以福州美食為主。

砂勞越喇沙: 與你吃過的馬來半島和新加坡的喇沙相比,砂勞越的喇沙不會添加入濃濃的椰奶,反而採用淡奶以及香料熬製湯頭,雖無濃郁的奶味但每一口都充满香料的辛香味; 加入酸柑汁則有助於减輕喇沙原本沉重的口味,有種特别的清爽感,好吃而不油膩,十分過瘾
炒白粿(乾): 這或許不是什麽特别的麵食但在馬來半島卻不太容易吃得到。在我家鄉則將之以炒煮 (主要是醬油 + 勾芡 + 雞蛋,亦可随個人口味加入肉碎/ 海鮮) 或煮成湯麵两種吃法呈現。白粿 (乾) 本身没什麽味道,吃起來口感介於河粉和年糕之間,QQ 的带點嚼勁
乾盤麵 (又叫乾拌麵): 是福州人特製的一款麵食,將生麵以沸水汆燙後撈起過冷河,再加上猪油、油葱、醬油... 等調味,拌匀後擺上幾片叉燒和撒上翠綠的香葱點綴,香氣逼人,百吃不膩
餛飩 (又稱扁肉): 除了可以乾拌麵一樣的調料拌撈,亦可做成扁肉湯,可作為一款小吃
光餅: 是福州人獨有的傳統餅點,以麵粉加鹽搓揉成扁圓型,在植入碳爐烘烤前再於面上撒上芝麻,增加香氣。光餅製作看似簡單,但全程都靠人力細心慢慢做,而且更得使用傳統的烘爐,真是少一點耐心也不行。
在市面上買到的光餅一般都没有餡料,味道極似平常吃的麥包; 而光餅最好吃的時機就是現做現吃,吃的時候除外酥裡嫩的口感外更带有碳火的焦香味,待凉了則會硬化,比較難咬...
不少當地的小吃/ 咖啡店也有售賣經過 “加工” 的光餅,所謂加工其實是將光餅横面切開塞進餡料 (肉片/ 肉碎),可以卤汁入味,或烤或炸或抹上果醬... 看似不起眼的餅點,卻也能做出千變萬化的口味
香炒 (半邊) 蛤: 在外頭一般吃到的是白灼血蛤,既是直接用煮沸的水汆燙,待開口便立馬撈起,接着撈醬汁,很鮮美... 但要自己剥壳稍嫌麻煩。
香炒半邊蛤故名思議就是店家燙熟蛤後去掉半邊壳瀝乾,加入大葱、蒜頭、薑絲、醬油、紅辣椒等調料快炒起鍋,以保持蛤肉的鮮嫩~ 好下飯亦非常適合當下酒菜
除了餐廳和大排檔,當然少不了一些窄巷小吃...
興園茶室是目前為數不多且經營超過五十年的老舖,目前仍由第一代東主兄弟掌厨,真正的傳統古早味; 雖然坐落在不顯眼的小巷内,店裡也只有幾張桌椅,但生意很好。
鼎邊糊: 鼎邊也就是鍋邊的意思,而糊則是由大米加水磨成的米槳。米槳本身淡淡没啥味道,待淋上高湯,再加入自製魚丸、魷魚、黑木耳、猪肉、葱菜... 吃前再撒上砂勞越特産的胡椒粉,别有一番風味
與興園茶室在該窄巷内共存的另一小店則是家餅店,只做傳統的杯形小蛋糕和蛋塔。特愛他們家的牛油蛋糕,鬆軟且散出濃濃的牛油香氣卻不油膩,甚至拿在手上也没有油膩膩的感覺
板屋/ 高腳木屋在市區已不多見,像農村带耕地的板屋更是寥寥無幾,每回見到心情突然就變得好輕鬆,讓我想起了我的外婆家... 仿佛回到小時那一段無憂無慮的時光

留言


請按此登錄後留言。未成為會員? 立即註冊
    快捷鍵:←
    快捷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