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黎的Pont des Arts (藝術橋),又稱Pont des amours (愛橋),兩旁的欄柵掛滿了大大小小的鎖,見證著來自世界各地情侶的愛情。鎖的數量之多,已經完全足夠覆蓋欄柵,甚至開始對橋上的燈柱發展;掛鎖行為的知名度,亦會令人覺得情人鎖是個源遠流長的傳統。但原來它們只是由二零零八年才開始在Pont des Arts出現。不過對於掛鎖的真正起源,坊間似乎說法各異。
有說是在八十年代頭匈牙利的Pécs (佩奇)。當地學生開始把鎖扣在連著當地大教堂與回教廟的欄柵上。但差不多同樣時間,德國Cologne(科隆)火車站附近的Hohenzollern橋亦同樣慢慢有鎖的出現。不過實際上究竟是誰先誰後,那就沒有人真正知道了。
另一個說法是指出其實這個傳統來自意大利。在佛羅倫斯,聖佐治學院(San Giorgo Academy of health)的學生早已有把衣櫃的鎖掛在老橋(Ponte Vechhio)的習慣。這個傳統後來更被傳到羅馬。在意大利電影Ho voglia di te中的兩位主角Step和Babi把鎖扣在Ponte Milvio的燈柱上。這部電影同樣加速了「掛鎖」的傳播。不過,隨著零七年該橋燈柱的倒塌,當地政府決定以50歐元的罰款來禁止此行為。
至於巴黎,受到鄰國意大利的影響,愛情鎖在零八年起亦慢慢出現。在一零年三月十一日晚的凌晨,一名藝術學生把Pont des Arts近乎所有的鎖都移除來製造他的「抗議雕塑」。自此以後,遊客開始尋找一個新的、較安全的「掛鎖聖地」:在聖母院對面的Pont de l’ Archevêvé。時至今日的巴黎,鎖的足跡已經觸及了十一條橋。雖然巴黎市政府有實施有限度的控制措施,不過面對當中龐大的旅遊潛力,它的態度還是十分容忍。但隨著鎖的數量的增加,並漫延至橋上的燈柱,坊間亦有聲音表示希望能更有效地控制掛鎖的活動、甚至禁止這種行為。不過,巴黎作為愛情之都,每天有數百的情侶到訪,要在旅遊業和橋的保護上找到個平衡點,恐怕也不是一朝一夕能辦到的事。
SOURCE/ LE MONDE
Stay with me on Facebook: https://www.facebook.com/bareandeverywhere OR
Come visit my blog on Wordpress: http://bareandeverywhere.wordpress.com/
請按此登錄後留言。未成為會員? 立即註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