粗略的估計肯亞只有20﹪的人口生活在有電力和自來水供應的地區,主要集中於首都內羅比(Nairobi)和沿海城市蒙巴薩(Mombasa)。普遍生活在遠離城市的鄉村地區,大部份都欠缺電力供應和自來水供應。我們今次義工探訪的這個村莊,正正就是80%欠缺電力和自來水供應的村莊之一,Kamagap, Nandi, Kenya。Kamagap 位於肯亞西南面400公里的一個大約有五百名村民的傳統村落。由於不近旅遊區,那裹的生活沒有半點受旅遊業和城市化所影響,是一個純樸的小村莊。
雖然這裹沒有自來水沒有電力供應,但環境卻很清優,雨水亦充足。這裹的小朋友比城市裹的小朋友更加無憂。Kamagap, Nandi, Kenya, 2012
回到原始的生活 - 我在肯亞工作營的生活環境
這五年來去過24多個國家,穿梭過不同的大城小事,深深明白到以旅客的身份絕對是很難深入地走進當地的傳統生活了解當地人的生活情況。盡管你做了多少資料搜集,你也只能了解某些旅遊區附近的人和事。故此,今次我決定以義工的方式生活在肯亞。在選擇義工工作營地點時,我特意選擇了一個遠離城市的地區。在地圖地確認了一下Kamagap的方位,就決定了申請這個工作營。在到達之前,我除了知道Kamagap是一個遠離城市的地方外,對這個地方的天氣文化生活素質等等都一無所知。正因為一無所知,才更有它神秘的吸引人,不是嗎?
沒有自來水沒有電力供應的生活
我們一大早就從內羅比(Nairobi)出發,由大巴轉坐私家車,再轉坐小型貨車,車程合共接近10小時。我們在入黑之後才到達這條村莊。還記得第一天到達這裹,還以為自己已經成功被賣豬仔,身處在「In the Middle of Nowhere」。被告知這裹就是我們這三個星期生活的地方,我有點懷疑。因為當時自己身處的地方,伸手不見五指,除了天上的星星之外,我完全看不見一點光源,周圍漆黑一遍,究竟這是什麼地方?
我跟身邊的美國媽媽說: 「我有點懷疑自己能否在這裹捱得住三個星期。」在城市裹生活,我們每天手機不離手,娛樂離不開電腦、電視、電影、有冷氣的商場、mp3音樂、facebook… 而現在身處的這個地方,即使連照明的光源也只能靠油燈。
年紀輕輕的四兄弟姊妹也要幫家裹到山腳下的河邊取水。最細的妹妹也很乖地拿着迷你水樽一起去取水。
這裹的生活很基本,村民以務農為生,大部份的家庭都沒有電力設備,以及任何自來水供應。村民主要以太陽的移動生活,晚上則以傳統媒油燈照明。水源則來自村內的‘河流’。每天他們都要走一段路上山落山地到家附近‘河流’取得食水。即使年紀輕輕的四兄弟姊妹也要幫家裹到山腳下的河邊取水。最細的妹妹也很乖地拿着迷你水樽一起去取水。這是令我影像很深刻的一個情景。還記得像他們這個年紀,我們在做什麼?
這就是肯亞80﹪人口生活的環境。
這裹沒有電力供應外,也沒有自來水供應,連井水或抽水機也沒有。每天村民要走一段山路到附近的「河邊」裝水。所謂的「河邊」,其實只是山上流落來的一條迷你小溪。
由於我們幾個海外義工從內羅比(Nairobi)帶來了一大樽礦泉水,第一個星期我們仍沒有直接飲用過當地食水。在第二個星期,所有自備的礦泉水都用光了,硬着頭皮也要開始飲用從「河」裹打的食水。據說,部份肯亞的疾病就是因為飲用不乾淨的飲水而致。一開始,飲用的時候的確有點不安。但馬死落地行,在沒有選擇的情況下也要入鄉隨俗。這三個星期我們就是飲用上圖這個水源的「河水」。究竟飲用了這些「河水」三個星期,相信大家都很想知道我有發生什麼事嗎?神奇地,肚子什麼事也沒有,我的腸胃還比在香港還要好。
The river used for drinking water in Kamagap, Nandi, Kenya.
這個水源的水算是相對較比乾淨。我們這三個星期的食水都是來自這裹。
由於我們幾個海外義工從內羅比(Nairobi)帶來了一大樽礦泉水,第一個星期我們仍沒有直接飲用過當地食水。在第二個星期,所有自備的礦泉水都用光了,硬着頭皮也要開始飲用從「河」裹打的食水。據說,部份肯亞的疾病就是因為飲用不乾淨的飲水而致。一開始,飲用的時候的確有點不安。但馬死落地行,在沒有選擇的情況下也要入鄉隨俗。這三個星期我們就是飲用上圖這個水源的「河水」,結果肚子什麼事也沒有,腸胃還比在香港好得多。
我們家最近的一條「河」。原來這就是他們口中的「River」。我來到這裹的第一天,就被一條「河」嚇了一跳。
入鄉隨俗 沒有行使外國遊客的特權
在這裹我們沒有享有什麼外國遊客的特權。住的地方跟村民一樣,是一間空置了的小木屋。我們一行七人的義工隊不想為這裹的村民帶來額外的工作量,這三個星期的生活除了要前往附近的小學幫手建設的工作和教學的工作外,每天都要分工處理自己的膳食、用柴起火煮食、打水沖涼洗衣服等等日常家務。
每天我們都是自己斬柴煮飯。嘻嘻,但因為我沒有力氣,大部份時間都是肯亞義工幫忙。
我們的小木屋 ﹣ 究竟我住的地方是怎樣的呢?大家一定也很好奇,究竟我們一日三餐吃什麼?誰跟我一些做義工?我的義工性質是什麼?三個星期過後,我究竟有什麼得着?
Read More
雖然這裹沒有自來水沒有電力供應,但環境卻很清優,雨水亦充足。這裹的小朋友比城市裹的小朋友更加無憂。Kamagap, Nandi, Kenya, 2012
回到原始的生活 - 我在肯亞工作營的生活環境
這五年來去過24多個國家,穿梭過不同的大城小事,深深明白到以旅客的身份絕對是很難深入地走進當地的傳統生活了解當地人的生活情況。盡管你做了多少資料搜集,你也只能了解某些旅遊區附近的人和事。故此,今次我決定以義工的方式生活在肯亞。在選擇義工工作營地點時,我特意選擇了一個遠離城市的地區。在地圖地確認了一下Kamagap的方位,就決定了申請這個工作營。在到達之前,我除了知道Kamagap是一個遠離城市的地方外,對這個地方的天氣文化生活素質等等都一無所知。正因為一無所知,才更有它神秘的吸引人,不是嗎?
沒有自來水沒有電力供應的生活
我們一大早就從內羅比(Nairobi)出發,由大巴轉坐私家車,再轉坐小型貨車,車程合共接近10小時。我們在入黑之後才到達這條村莊。還記得第一天到達這裹,還以為自己已經成功被賣豬仔,身處在「In the Middle of Nowhere」。被告知這裹就是我們這三個星期生活的地方,我有點懷疑。因為當時自己身處的地方,伸手不見五指,除了天上的星星之外,我完全看不見一點光源,周圍漆黑一遍,究竟這是什麼地方?
我跟身邊的美國媽媽說: 「我有點懷疑自己能否在這裹捱得住三個星期。」在城市裹生活,我們每天手機不離手,娛樂離不開電腦、電視、電影、有冷氣的商場、mp3音樂、facebook… 而現在身處的這個地方,即使連照明的光源也只能靠油燈。
年紀輕輕的四兄弟姊妹也要幫家裹到山腳下的河邊取水。最細的妹妹也很乖地拿着迷你水樽一起去取水。
這裹的生活很基本,村民以務農為生,大部份的家庭都沒有電力設備,以及任何自來水供應。村民主要以太陽的移動生活,晚上則以傳統媒油燈照明。水源則來自村內的‘河流’。每天他們都要走一段路上山落山地到家附近‘河流’取得食水。即使年紀輕輕的四兄弟姊妹也要幫家裹到山腳下的河邊取水。最細的妹妹也很乖地拿着迷你水樽一起去取水。這是令我影像很深刻的一個情景。還記得像他們這個年紀,我們在做什麼?
這就是肯亞80﹪人口生活的環境。
這裹沒有電力供應外,也沒有自來水供應,連井水或抽水機也沒有。每天村民要走一段山路到附近的「河邊」裝水。所謂的「河邊」,其實只是山上流落來的一條迷你小溪。
由於我們幾個海外義工從內羅比(Nairobi)帶來了一大樽礦泉水,第一個星期我們仍沒有直接飲用過當地食水。在第二個星期,所有自備的礦泉水都用光了,硬着頭皮也要開始飲用從「河」裹打的食水。據說,部份肯亞的疾病就是因為飲用不乾淨的飲水而致。一開始,飲用的時候的確有點不安。但馬死落地行,在沒有選擇的情況下也要入鄉隨俗。這三個星期我們就是飲用上圖這個水源的「河水」。究竟飲用了這些「河水」三個星期,相信大家都很想知道我有發生什麼事嗎?神奇地,肚子什麼事也沒有,我的腸胃還比在香港還要好。
The river used for drinking water in Kamagap, Nandi, Kenya.
這個水源的水算是相對較比乾淨。我們這三個星期的食水都是來自這裹。
由於我們幾個海外義工從內羅比(Nairobi)帶來了一大樽礦泉水,第一個星期我們仍沒有直接飲用過當地食水。在第二個星期,所有自備的礦泉水都用光了,硬着頭皮也要開始飲用從「河」裹打的食水。據說,部份肯亞的疾病就是因為飲用不乾淨的飲水而致。一開始,飲用的時候的確有點不安。但馬死落地行,在沒有選擇的情況下也要入鄉隨俗。這三個星期我們就是飲用上圖這個水源的「河水」,結果肚子什麼事也沒有,腸胃還比在香港好得多。
我們家最近的一條「河」。原來這就是他們口中的「River」。我來到這裹的第一天,就被一條「河」嚇了一跳。
入鄉隨俗 沒有行使外國遊客的特權
在這裹我們沒有享有什麼外國遊客的特權。住的地方跟村民一樣,是一間空置了的小木屋。我們一行七人的義工隊不想為這裹的村民帶來額外的工作量,這三個星期的生活除了要前往附近的小學幫手建設的工作和教學的工作外,每天都要分工處理自己的膳食、用柴起火煮食、打水沖涼洗衣服等等日常家務。
每天我們都是自己斬柴煮飯。嘻嘻,但因為我沒有力氣,大部份時間都是肯亞義工幫忙。
我們的小木屋 ﹣ 究竟我住的地方是怎樣的呢?大家一定也很好奇,究竟我們一日三餐吃什麼?誰跟我一些做義工?我的義工性質是什麼?三個星期過後,我究竟有什麼得着?
Read More
請按此登錄後留言。未成為會員? 立即註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