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休的人喜歡逛公園,看到沙田圓洲角公園有一條登山小徑,與眾不同,逕去探個究竟。
公園入口
登山徑
公園有多個入口,走進大門,視野空曠,右邊掛著四個鞦韆,呼喚我重拾兒時在空中蕩漾的快樂回憶。
左邊就是登山小徑入口,寫著250米。小徑是完整的石屎和樓梯路,輕鬆好走。
登山徑入口
只見幾個晨運人士徐徐登山,清幽而閒靜。旁邊幾棵大樹乾裂得像死皮剝落,看著有點毛骨悚然。15分鐘後,便到達一處觀景台。指示牌標示了山下第一城、愉田苑、威爾斯醫院,被遠處的連綿群山包圍。大老山、水泉澳、雞胸山、獅子山在藍天下清晰而見,與色彩斑斕的大廈形成強烈對比,疏落有致。
觀景台旁有一個日晷,刻著“寸金難買寸光陰”和“一寸光陰一寸金”,提醒著遊人珍惜光陰。
再往前走幾步就能登頂了,那條熟悉的標高柱獨站平地的中央,別具氣勢。在一個公園內登上山頂,有點不可思議,驚喜而滿足。下山走另一條路,來到公園的另一方,涼亭、野餐桌、水池、遊樂場應有盡有,結合了中國庭園建築風格,簡約而舒適。
我吃了些東西,在陽光下看一會兒書,便到附近的王屋花園了。以前在沙田讀書,常常經過河畔花園,卻不知道附近有一間客家民居王屋村古屋,說來慚愧。古屋是清末王屋村建築群剩下的最後一間民宅,兩進一天井三開式建築,以花崗岩建造。
下山走另一條路,來到公園的另一方,涼亭、野餐桌、水池、遊樂場應有盡有,結合了中國庭園建築風格,簡約而舒適。
我吃了些東西,在陽光下看一會兒書,便到附近的王屋花園了。
以前在沙田讀書,常常經過河畔花園,卻不知道附近有一間客家民居王屋村古屋,說來慚愧。古屋是清末王屋村建築群剩下的最後一間民宅,兩進一天井三開式建築,以花崗岩建造。
喜歡天井自然採光,帶起古屋生命氣息。
天井 兩邊的房間則保留了浴室和廚房的原貌,使人懷緬以前客家人的簡樸生活。
浴室
廚房
浴室 以前圓洲角一帶是往來廣東和九龍兩地旅客和貨物的重要樞紐,繁盛一時。隨著新市鎮的發展,客家村民遷離,只剩下這家保育完好的古屋見證著社區和村民的歷史。
古屋外的花園繁花似錦,穿著校服的學生和家長穿梭往來,似乎沒有人會在古屋前駐足。
王屋花園 回想以前讀書的年代,生活除了上學、做功課、考試外,好像對其他事情一無所知。倒是現在半退休了,到處探索身邊的事物,雖然是有點晚了,起碼還能在有生之年多看看山川,多了解歷史,多觀察事物,那就死而無憾了。
facebook page: 一元去哪兒
公園入口
登山徑
公園有多個入口,走進大門,視野空曠,右邊掛著四個鞦韆,呼喚我重拾兒時在空中蕩漾的快樂回憶。
左邊就是登山小徑入口,寫著250米。小徑是完整的石屎和樓梯路,輕鬆好走。
登山徑入口
只見幾個晨運人士徐徐登山,清幽而閒靜。旁邊幾棵大樹乾裂得像死皮剝落,看著有點毛骨悚然。15分鐘後,便到達一處觀景台。指示牌標示了山下第一城、愉田苑、威爾斯醫院,被遠處的連綿群山包圍。大老山、水泉澳、雞胸山、獅子山在藍天下清晰而見,與色彩斑斕的大廈形成強烈對比,疏落有致。
觀景台旁有一個日晷,刻著“寸金難買寸光陰”和“一寸光陰一寸金”,提醒著遊人珍惜光陰。
再往前走幾步就能登頂了,那條熟悉的標高柱獨站平地的中央,別具氣勢。在一個公園內登上山頂,有點不可思議,驚喜而滿足。下山走另一條路,來到公園的另一方,涼亭、野餐桌、水池、遊樂場應有盡有,結合了中國庭園建築風格,簡約而舒適。
我吃了些東西,在陽光下看一會兒書,便到附近的王屋花園了。以前在沙田讀書,常常經過河畔花園,卻不知道附近有一間客家民居王屋村古屋,說來慚愧。古屋是清末王屋村建築群剩下的最後一間民宅,兩進一天井三開式建築,以花崗岩建造。
下山走另一條路,來到公園的另一方,涼亭、野餐桌、水池、遊樂場應有盡有,結合了中國庭園建築風格,簡約而舒適。
我吃了些東西,在陽光下看一會兒書,便到附近的王屋花園了。
以前在沙田讀書,常常經過河畔花園,卻不知道附近有一間客家民居王屋村古屋,說來慚愧。古屋是清末王屋村建築群剩下的最後一間民宅,兩進一天井三開式建築,以花崗岩建造。
喜歡天井自然採光,帶起古屋生命氣息。
天井 兩邊的房間則保留了浴室和廚房的原貌,使人懷緬以前客家人的簡樸生活。
浴室
廚房
浴室 以前圓洲角一帶是往來廣東和九龍兩地旅客和貨物的重要樞紐,繁盛一時。隨著新市鎮的發展,客家村民遷離,只剩下這家保育完好的古屋見證著社區和村民的歷史。
古屋外的花園繁花似錦,穿著校服的學生和家長穿梭往來,似乎沒有人會在古屋前駐足。
王屋花園 回想以前讀書的年代,生活除了上學、做功課、考試外,好像對其他事情一無所知。倒是現在半退休了,到處探索身邊的事物,雖然是有點晚了,起碼還能在有生之年多看看山川,多了解歷史,多觀察事物,那就死而無憾了。
facebook page: 一元去哪兒
請按此登錄後留言。未成為會員? 立即註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