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門旅遊】澳門歷史城區: 西望洋聖堂與媽閣廟, 十六浦內港最香餅家買澳門手信

~ 澳門自由行: 澳門歷史之旅 ~

3月21日

Day 03 (二)

天晴

離開了在崗頂前地另一邊的教堂聖老楞佐堂(Igreja de Sao Lourenco)後,

我們就繼續往澳門半島的西南面進發, 先從高樓街走到亞婆井前地。

亞婆井前地的葡萄牙文極之有趣, 叫作Largo do Lilau,

Lilau發音翻譯過來應該是「咧鬧」, 意思是指噴水池又或是從山流下來的水,

相傳在明朝有位婆婆在此開井, 因而得名「阿婆井」。


亞婆井廣場上就找不到這口井了 (據說是在山上面的),

反而是這裡鋪上了碎磚地, 又有大榕樹作蔭, 廣場中央有個小亭在販賣茶茗,

附近居民就在廣場上的休憩談天, 加上四周保留了葡萄牙式老建築,  感覺十分自然舒服。

這裡同為澳門的世界文化遺產目錄之中,

而在廣場旁邊的建築物「鄭家大屋」(Casa do Mandarim)亦都在目錄內,

此大屋建於1881年, 後來孫中山先生在澳門時也多到此處跟鄭氏當家商討救國之策,

可惜其後人把大屋賣予地產商並分租出去, 澳門政府在上世紀90年代多次表示購入大屋作保育之用,

終於2001年成功以地換地, 並經過多年的修繕而開放予遊人參觀,

這方面澳門政府比起香港政府真的有為太多了。

可是我們沒法在此處久留, 就向上坡的西望洋斜巷進發,

目的地就是在山崗上面的教堂「西望洋聖堂」:


但我們來到西望洋聖堂第一件事不是欣賞古蹟, 而是被國內少女召喚了幫手拍照…

不知這3位少女的手勢有什麼意思嗎?? 也許是在模仿教堂歌德式的尖塔??

西望洋聖堂(Capela de Nossa Senhora da Penha)所在之山崗原是建於1622年的西望洋炮台,

不過炮台早在1892年被拆卸, 現在反而建了許多收費的望遠鏡,

給遊人遠眺外海的風景, 不過現在景觀都被前方填海而成的西灣湖及澳門旅遊塔所影響;

而在炮台的平台上就有在1935年重建的西望洋聖堂, 而相連在旁的是澳門主教宮殿,
因此也被稱之為「主教山」, 值得一提是此教堂也許太新建, 故並非澳門文代遺產之內的,

反而昨夜我們上到另一邊的「東望洋炮台」, 以及上面的聖母雪地殿(Capela de Nossa Senhora da Guia)

以及東望洋燈塔就是在名單之內, 只可惜我們緣慳一面。

同時也要說說, 西望洋聖堂是許多港產片的拍攝場地,

包括了「初哥哥」張智霖在大台的經典劇《十月初五的月光》(而我一集也沒有看過),

也有1992年電影《賭城大亨》系列第一集「新哥傳奇」, 劉德華推著坐在輪椅上的邱淑貞,

之後「鬼王聶」劉兆銘出來奸笑了 (就知道有下集的出現)…

同時字幕升上來, 背景哼起葉蒨文主唱的《不了情》…「忘不了忘不了…」


唔好意思, 華Dee上腦…哈哈!!

離開西望洋聖堂我們在下山的路上遇上了一個賣神佛聖像的小販,

我們談起了澳門的發展, 這位小販大叔好似心中有千言萬語想向我們訴說, 卻欲言又止,

其實, 放心大叔, 對於這十多年來的所謂「發展」, 香港人是絕對明白的。

下山時我們走了鮑公馬路到媽閣上街, 山路下來正芍著是「澳門屠場」(媽閣屠場), 現已荒廢,

並已改為文創藝術中心, 稱之為「牛房倉庫」(Ox Warehouse), 不過我們沒有去看,

反而是去了再前一點的當代藝術中心「海事工房1號」(Oficinas Navais No.1)看看,

這裡原名「嘉路士一世船塢機械室」, 昔日澳門政府的船塢, 用來造船及修船,

跟屠場一樣現在已改為文創展覽館, 為原本風馬牛不相及的舊建築重獲新生,

不過由於藝術中心真的太過當代, 恕在下真的不太懂得欣賞了 (上面相片)。


還是「媽祖閣」比較大眾世俗化。

媽祖閣也叫作「媽閣廟」, 相傳澳門的葡萄牙名「馬交」(Macau)正是出自此處,

道理跟「香港」之被稱為「香港」同出一轍, 熟真熟假也沒法考證, 就當故事聽聽好了,

澳門媽祖閣建於大明1488年, 葡萄牙文稱為Templo de A-Ma (阿媽之廟),

有趣的是, 1488年葡萄牙航海家Bartolomeu Dias(迪亞士)才橫越非洲大陸最南端的「好望角」,

1498年同來自葡萄牙的探險家Vasco da Gama (達伽馬)東渡印度及馬六甲, 開展了東西方直接接觸,

是為「大航海時代」(地理大發現), 後來的故事大家都很熟悉的,
並牽涉到香港跟葡萄牙人的「屯門海戰」(1521年), 此役跟澳門日後成為葡萄牙殖民地關係至深,

也許當年在此處興建媽閣廟的人也萬萬想不到, 69年後自己的家鄉就租借予葡萄牙人去了。

媽閣廟真的超多人來參拜, 眼見國內的同胞貼一半, 反而是泰國的朋友亦貼一半,

而這些國內跟泰國旅客都是旅行團來的, 來又如風離又如風, 我們還在石林中欣賞大字的同時,

只見他們從山下正門一路參拜到小石崗上的古廟, 並轉個頭又再下山離去 (當真的「拜拜」!!),

目標為本的旅遊團, 只能感慨一句「道不同不相為謀」。


媽閣廟人煙香火鼎盛, 我們也沒有太久留, 就向北走到「河邊新街」轉入「下環街」,

這一帶都是很市井地道的澳門居民住處, 彎曲的街道頗有令人意外的美感,

街兩旁有許多生果檔攤, 士多小店, 小餐廳, 其實就似是個露天的菜市場,

在街盡處(街頭)就是「下環街市」, 我們也入去走了一圈, 跟香港的也接近, 且物價絕對不便宜。

回到海邊街道「河邊新街」, 這裡也保留了許多古老的唐樓,

很有大角咀一帶的味道, 但地鋪都沒有開了, 樓上也沒有人在住, 感覺這些舊樓也快要被消失了…

事實上外面是「澳門內港」, 是外國商船最早的停泊港, 有好多碼頭 (Ponte),

但因為澳門在1989年新建「外港客運碼頭」, 使原本繁榮的內港變得蕭條, 許多貨倉都空置了,

後來當中的16號碼頭改建成「澳門十六浦度假村」(即Ponte 16), 但這地區一直都不見任何起色。

轉入到河邊新街跟火船頭街的交界的司打口前地(柯邦迪前地),

又回到我們昨天身在的「新華大旅店」所在的老區, 因為老死T想買手信:


這是位於夜呣街的「最香餅家」, 坦白講我對貫手信的興趣真的不大,

不過此家店在門口還有使用炭爐烤製杏仁餅, 卻是令我眼界大開。

原因是澳門政府已經不會再發牌給餅店在店面使用炭爐烤餅,

據說已有60年歷史的最香餅家是澳門 (甚至香港)唯一一家還有用炭爐烤餅的店,

因而新鮮製出來的杏仁餅特別香, 雖然這點是否真確我沒有特別去考察,

但看著小伙子即場造餅, 卻有股莫名的感動, 也許是因為我自己也有手縫皮具,

加上在在意大利皮廠工作, 知道一件皮革製品, 由原材料變為成品的過程的用心,

更不用說是人手在生產的?? 就值得一讚。

最終, 小伙子熟練的翻餅動作打動到我,

忍不住買了兩盒「粒粒杏仁餅」回家孝敬二老。

SHARPE LAW義大利旅遊書《Italia好好玩》已經上市!!

我的博客網誌: http://www.sharpelawtravel.com/

我的臉書專頁: https://www.facebook.com/adessoefuturo/

我的旅遊團隊: https://www.facebook.com/FUTUROInI/

我的意大利皮: http://www.tunenic.com

我的皮革品牌: http://www.pelle-sg.com/
我的意大利酒: http://www.vinoconte.com/

我的旅遊IG: https://www.instagram.com/sharpelaw/

。旅遊景點、行程安排、自由行攻略、推薦景點、客製化包團遊、私人訂製旅行團、Blog遊記待續。

如果喜歡我的文章, 喜歡意大利, 喜歡旅遊,

歡迎大家Like & Share給更多的朋友認識。

Comments by Facebook
comments

留言


請按此登錄後留言。未成為會員? 立即註冊
    快捷鍵:←
    快捷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