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跳跳紮紮遊香港, 由正宗香港人帶路的香港自由行遊記 ~
離開了「香港中華基督教青年會必街會所」,
我想說說之前一篇遊記中, 我Skip了沒有說的一個地方,
因為這個地方很難說成是「景點」, 但事實上也是香港有名的地方,
基本上香港人都一定會認識, 就是「東華醫院」了。
東華醫院位於磅巷再隔一條街的普仁街之上,
早在1870年已經籌備, 至1872年建成, 以「廣東華人醫院」為名成就「東華醫院」,
最初期是以中醫應診的, 但在上文提到的1894年香港鼠疫之後, 亦加入了西醫,
「東華」又在社會各階層舉行很多慈善活動, 辦學校,
甚至義莊 (120年歷史的東華義莊, 位於薄扶林沙灣, 但平日不對外開放, 除特別活動)
因此「東華」在香港華人社會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
同時因為「東華」的經費都是由自願捐獻所支持,
許多名門望族都會「有錢出錢」, 為自己加添「名」及「義」。
但是, 對於大多數人而言, 特別是我們80後一次而言,
「東華」最出名的, 一定是《歡樂滿東華》, 這是TVB跟東華三院一年一度的籌款節目,
那個開場音樂更是家傳戶曉的, 節目已舉辦40多年, 每年的善款更是新高,
由80年代1000萬左右, 到現在已經破1億了, 當然, 我深信這些都是數字遊戲,
就是上面說到那些名門望族出來拍下相片, 爭取名銜的做Show活動了。
(東華三院指東華醫院(1872年), 廣華醫院(1911年)及東華東院(1929年)三家早期華人興建醫院)
值得一提是, 東華醫院正對著的普仁街一段有家意大利餐廳,
因為改觀甚美, 於是乎近年很多電視台劇集都在那邊取景。
離開了東華醫院, 跳回上一篇遊記的所在地必列者士街「香港中華基督教青年會必街會所」,
在旁邊就是很有名的太平山樓梯街:
從這裡上去, 又會回到去「儒林臺」的部份,
而往下走, 就是中上環很有名氣的「文武廟」, 是香港一級歷史建築。
樓梯街 (Ladder Street)顧名思義就是以梯級為主的街道,
亦是香港開埠初期建成的老街道之一, 已有百多年的歷史,
雖然兩旁的古建築早就消息得無影無蹤, 而原以大麻石砌成的樓梯級亦已改為石屎,
不過因為甚有感覺, 於是亦成為許多電影電視劇的拍攝聖地, 也是Pre-wedding熱門地。
(如果想感覺下用大麻石砌成的梯級地面, 可以到不遠的「石板街」(砵甸乍街)看看)
就從樓梯街往下方走, 回到荷李活道, 下方轉角處就是「文武廟」了,
這是建於1847年左右, 其時為香港開埠之初, 清朝道光27年間,
廟內主要供奉文昌君及武帝(關羽), 另外有「公所」用來裁判華人之間的紛爭。
文武廟的「公所」, 可以說是見證香港近代司法制度演變的進程,
在Wikia維基上可以找到一個相關的故事, 是為「斬雞頭, 燒黃紙」, 大家可以去看看,
這其實是一種香港以至廣東地區傳統解決紛爭的方式,
就是如果涉事雙方都得不到共識, 要解決事情唯有「以神之名」,
於是由族中叔父輩, 連同廟的主持來進行的儀式, 在神明前進行儀式表示自己的清白,
如有愧於心, 自然在神明面前有所懼, 心會怯,
也許未必100%公允, 但在那個時代亦的確有阻嚇之用。
在香港開埠之初, 司法制度並未完善, 加之華人社會並未能一下子接受西方法律,
於是港英政府容許在文武廟使用這傳統方式, 去作解決華人間爭端的方式,
1908年, 文武廟亦交由東華三院所掌管, 可見上文提到的贊助東華,
是為華人上流社會間看重的「名」及「義」。
文武廟在港島區歷史悠久, 即使今天到來是平日,
也有不少外籍遊人到來參觀, 亦有不少韓國日本旅客, 反觀幾乎不見有國內同胞,
可見國外遊客跟國內同胞的「旅遊主題」的確是大不同的,
也許, 還是多得強國人幫忙到東涌「鼓油救港」, 否則「香港早就完蛋」了。
從文武廟出來往東走, 門前一條大街就是荷里活道,
上文曾提到荷里活道亦是「音譯」問題的最明顯例子之一,
「荷李活道」的荷李活並非指美國電影之城「荷李活」(好萊塢)有關,
其實Hollywood是指這裡是在當年所種植的冬青樹也。
荷李活道之歷史比起「美國荷李活」更是早了近50年之多,
是香港開埠之初最早的街道之一, 現在冬青樹也許早就不見了,
但亦有指出Hollywood是指當時港督戴維斯 (Davis)在Bristol的老家Hollywood,
無論如何, 現在於荷李活道跟比鄰的摩羅街取而代之的是好多販賣古董的商店。
荷李活道很長, 可以由上環一直伸展到中環去,
途經不少有名的老店及景點, 這些在下一篇遊記再作介紹。
SHARPE LAW義大利旅遊書《Italia好好玩》已經上市!!
我的博客網誌: http://www.sharpelawtravel.com/
我的臉書專頁: https://www.facebook.com/adessoefuturo/
我的旅遊團隊: https://www.facebook.com/FUTUROInI/
我的意大利皮: http://www.tunenic.com
我的皮革品牌: http://www.pelle-sg.com/
我的意大利酒: http://www.vinoconte.com/
我的旅遊IG: https://www.instagram.com/sharpelaw/
。旅遊景點、行程安排、自由行攻略、推薦景點、客製化包團遊、私人訂製旅行團、Blog遊記待續。
如果喜歡我的文章, 喜歡意大利, 喜歡旅遊,
歡迎大家Like & Share給更多的朋友認識。
Comments by Facebook
comments
離開了「香港中華基督教青年會必街會所」,
我想說說之前一篇遊記中, 我Skip了沒有說的一個地方,
因為這個地方很難說成是「景點」, 但事實上也是香港有名的地方,
基本上香港人都一定會認識, 就是「東華醫院」了。
東華醫院位於磅巷再隔一條街的普仁街之上,
早在1870年已經籌備, 至1872年建成, 以「廣東華人醫院」為名成就「東華醫院」,
最初期是以中醫應診的, 但在上文提到的1894年香港鼠疫之後, 亦加入了西醫,
「東華」又在社會各階層舉行很多慈善活動, 辦學校,
甚至義莊 (120年歷史的東華義莊, 位於薄扶林沙灣, 但平日不對外開放, 除特別活動)
因此「東華」在香港華人社會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
同時因為「東華」的經費都是由自願捐獻所支持,
許多名門望族都會「有錢出錢」, 為自己加添「名」及「義」。
但是, 對於大多數人而言, 特別是我們80後一次而言,
「東華」最出名的, 一定是《歡樂滿東華》, 這是TVB跟東華三院一年一度的籌款節目,
那個開場音樂更是家傳戶曉的, 節目已舉辦40多年, 每年的善款更是新高,
由80年代1000萬左右, 到現在已經破1億了, 當然, 我深信這些都是數字遊戲,
就是上面說到那些名門望族出來拍下相片, 爭取名銜的做Show活動了。
(東華三院指東華醫院(1872年), 廣華醫院(1911年)及東華東院(1929年)三家早期華人興建醫院)
值得一提是, 東華醫院正對著的普仁街一段有家意大利餐廳,
因為改觀甚美, 於是乎近年很多電視台劇集都在那邊取景。
離開了東華醫院, 跳回上一篇遊記的所在地必列者士街「香港中華基督教青年會必街會所」,
在旁邊就是很有名的太平山樓梯街:
從這裡上去, 又會回到去「儒林臺」的部份,
而往下走, 就是中上環很有名氣的「文武廟」, 是香港一級歷史建築。
樓梯街 (Ladder Street)顧名思義就是以梯級為主的街道,
亦是香港開埠初期建成的老街道之一, 已有百多年的歷史,
雖然兩旁的古建築早就消息得無影無蹤, 而原以大麻石砌成的樓梯級亦已改為石屎,
不過因為甚有感覺, 於是亦成為許多電影電視劇的拍攝聖地, 也是Pre-wedding熱門地。
(如果想感覺下用大麻石砌成的梯級地面, 可以到不遠的「石板街」(砵甸乍街)看看)
就從樓梯街往下方走, 回到荷李活道, 下方轉角處就是「文武廟」了,
這是建於1847年左右, 其時為香港開埠之初, 清朝道光27年間,
廟內主要供奉文昌君及武帝(關羽), 另外有「公所」用來裁判華人之間的紛爭。
文武廟的「公所」, 可以說是見證香港近代司法制度演變的進程,
在Wikia維基上可以找到一個相關的故事, 是為「斬雞頭, 燒黃紙」, 大家可以去看看,
這其實是一種香港以至廣東地區傳統解決紛爭的方式,
就是如果涉事雙方都得不到共識, 要解決事情唯有「以神之名」,
於是由族中叔父輩, 連同廟的主持來進行的儀式, 在神明前進行儀式表示自己的清白,
如有愧於心, 自然在神明面前有所懼, 心會怯,
也許未必100%公允, 但在那個時代亦的確有阻嚇之用。
在香港開埠之初, 司法制度並未完善, 加之華人社會並未能一下子接受西方法律,
於是港英政府容許在文武廟使用這傳統方式, 去作解決華人間爭端的方式,
1908年, 文武廟亦交由東華三院所掌管, 可見上文提到的贊助東華,
是為華人上流社會間看重的「名」及「義」。
文武廟在港島區歷史悠久, 即使今天到來是平日,
也有不少外籍遊人到來參觀, 亦有不少韓國日本旅客, 反觀幾乎不見有國內同胞,
可見國外遊客跟國內同胞的「旅遊主題」的確是大不同的,
也許, 還是多得強國人幫忙到東涌「鼓油救港」, 否則「香港早就完蛋」了。
從文武廟出來往東走, 門前一條大街就是荷里活道,
上文曾提到荷里活道亦是「音譯」問題的最明顯例子之一,
「荷李活道」的荷李活並非指美國電影之城「荷李活」(好萊塢)有關,
其實Hollywood是指這裡是在當年所種植的冬青樹也。
荷李活道之歷史比起「美國荷李活」更是早了近50年之多,
是香港開埠之初最早的街道之一, 現在冬青樹也許早就不見了,
但亦有指出Hollywood是指當時港督戴維斯 (Davis)在Bristol的老家Hollywood,
無論如何, 現在於荷李活道跟比鄰的摩羅街取而代之的是好多販賣古董的商店。
荷李活道很長, 可以由上環一直伸展到中環去,
途經不少有名的老店及景點, 這些在下一篇遊記再作介紹。
SHARPE LAW義大利旅遊書《Italia好好玩》已經上市!!
我的博客網誌: http://www.sharpelawtravel.com/
我的臉書專頁: https://www.facebook.com/adessoefuturo/
我的旅遊團隊: https://www.facebook.com/FUTUROInI/
我的意大利皮: http://www.tunenic.com
我的皮革品牌: http://www.pelle-sg.com/
我的意大利酒: http://www.vinoconte.com/
我的旅遊IG: https://www.instagram.com/sharpelaw/
。旅遊景點、行程安排、自由行攻略、推薦景點、客製化包團遊、私人訂製旅行團、Blog遊記待續。
如果喜歡我的文章, 喜歡意大利, 喜歡旅遊,
歡迎大家Like & Share給更多的朋友認識。
Comments by Facebook
comments
請按此登錄後留言。未成為會員? 立即註冊